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参政议政» 人大代表孙其信做客人民网

人大代表孙其信做客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7-03-15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阅读次数: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17人民网“两会”高端访谈——高谈客论,我是人民网主持人肖璐欣。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欢迎您。

  嘉宾孙其信

  人民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孙校长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首先请问一下,这几年来您对“三农”问题关注哪些方面,您这几年提到了哪些议案和建议呢?

  嘉宾孙其信

  近几年随着国家农业发展形势变化,我特别关注了土地流转、脱贫攻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2014年,我们开展三个多月的调研,发现国家主要粮食产区由于土地流转价格急速上涨,粮食主产区出现农地流转非粮化问题。这个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后来国家出台了基本粮田保护制度。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对农业技术渴求越来越迫切。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技术来源不足、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乏力、农业科技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为此,我们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采纳。2016年财政部、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改革试点项目。

  服务脱贫攻坚是大学应尽的责任。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收入缓慢增长,甚至出现了收入降低的现象。为此,我们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能够深度参与国家农业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尽一份代表的责任,我感到非常荣幸。

  主持人

  我们知道,您所在的学校是以农业为特色和优势的国家重点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当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会怎样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呢?

  嘉宾孙其信

  “双一流”是今年“两会”非常热的一个词,体现了社会对更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期盼和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部署(简称“双一流”),今天下午陈宝生部长在人大新闻发布会上也对加快 “双一流”建设做出了安排部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创建于1934年,已经有83年的历史。我们一直是扎根西部,为西部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先后得到了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支持。

  关于“双一流”建设,我理解,大学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形态,与国家时代的命运是紧密关联的,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而发展进步的。因此,不管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首先要看一所大学或者一个学科在解决或者满足国家需求方面,是否真正发挥了顶天立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体会,应该有这样一种视野和理念,推进“双一流”建设,首先要服务和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

  “双一流”建设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种排行、各种排名、各种评判都起来了,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次要的、浅层次的。总书记强调“四个服务”,当一所大学真正把“四个服务”的职能履行好了、履行彻底了,在国家战略需求领域不可或缺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是一流大学了。

  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坚持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个办学方向怎么体现?大学最重要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大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大学应当时刻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要求。不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是世界一流学科,在根本上、在方向上不能出现任何偏差。

  要坚持特色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经过80多年的建设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若干个学科领域里面,已经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比如,葡萄与葡萄酒学科,已经与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一些名校同类学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有一个调查数据,中国葡萄酒行业里的高端管理人才,80%是我校培养的,我们很自豪。另外,西部地区严重缺水,要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好。我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在国内就走在前面,是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主席单位。

  我体会,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有四大举措:

  第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对学科结构进行全方位布局调整。办一所大学,必须适应和满足国家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需求,包括科技和人才需求。我们提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履行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支撑区域发展四大使命。现代农业大学已经不是仅仅满足生产需求的大学,不仅要让老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以有限的资源满足绿色优质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此外,农业不仅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还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有专家提出,农业与雾霾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华北平原、京津冀雾霾,农业的确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一种重要污染源。再者,还有相当多的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在农村,加强农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农业大学应该担当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在学科布局上,有更好的适合度,要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更好地要满足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

  第二,坚持不懈地要依靠人才,依靠知识分子。办好一所大学,最核心的资源和动力是教师队伍。拥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办成什么水平的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直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头等大事,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以求贤若渴的心态大力从海内外吸引优秀人才,已经见到很好的效果。接下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实施。

  第三,坚持不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批能真正解决农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这是“双一流”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

  第四,坚持不懈做大做强社会服务功能。换句话说,就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对接,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主持人

  您刚才说到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发展中非常重要,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嘉宾孙其信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农业改革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供给失衡问题。一方面,有效供给不足。大家经常说,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安全。婴儿奶粉,大家觉得进口的安全,国内的不安全,有效的供给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的关注也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有些供给产生严重过剩,变成无效供给。当前农业突出问题的是玉米过剩,无效供给过多。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解决供需失衡矛盾。

  此外,要促进绿色生态可持续。过去农业发展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计环境可承载度,农药、化肥使用都严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导致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甚至造成农产品不安全。

  作为农业大学,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我考虑,有四个方面:

  第一,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强化科技源头供给。具体来说,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选题和方向,要做重大战略调整。过去农业面临供给不足,所以要高产、多施肥。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严峻挑战,科技创新不能仅盯着高产,要注重安全,注重节约资源、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必须适应当前和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第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动力。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批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做得很漂亮,创业成功的企业有50多家。他们的创业公司,恰恰抓住了现代农业发展最前沿的领域和方向,潜力非常大。举个例子,一个学生创业团队专门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他们利用学校的研究成果,去掉被污染土壤的重金属。这样的创业,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他们发展成为一个行业骨干企业或领导企业。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新动能。

  在科技部支持下,学校在秦巴山区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把学生创业与科技特派员结合起来。秦巴山区有很好的绿色农产品,但是好东西没人知道、卖不上好价格,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做大电商。可以说,创新创业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巨大、潜力巨大。

  第三,突破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在农业科技领域,的确有很多创新成果,但是农业农村农民经常受益不到重要的科技成果。矛盾在什么地方?科技供给侧和科技需求侧是错位的。科研单位习惯于做完科研项目就终止了,对成果应用转化关注不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早在2005年就开始实践探索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有技术成果的教授在产业核心地带建立试验示范站,集中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和农民培训,零距离地把农业新技术与生产新需求直接对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

  总书记讲,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体会:一是翅膀要硬。技术要有先进性,要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真正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如果技术没有用处,就不能解决老百姓的生产急需。

  主持人

  那其实这个技术就没什么用了。

  嘉宾孙其信

  二是翅膀要插到身子上,技术要真正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三是翅膀还要动起来。这三个方面是农业科技如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机制问题和方向问题。

  主持人

  目前学校在推广转化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嘉宾孙其信

  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支持下,我们做了很多实践探索,让大学真正地服务于国家需求。学校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这是个重大的课题。我们所开展的实践探索,总结起来就是着力解决科技和产业脱节的问题,或者说是突破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们怎么做呢?第一,搭建舞台。在农业主产区核心地带,建设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站可以比喻为舞台。第二,找好主角。要有一批拥有区域农业发展最急需技术的教授,有创新的成果,有做技术示范推广的能力。第三个,让主角唱好戏。去年11月份,中央电视台采访我,为什么西农大教授一年可以在农村里呆三百天,觉得不可思议,校长有什么绝招?学校建立一种机制,推广教授制度。推广教授考核,不考核上了多少课、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考核如何开展技术推广转化,解决了多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在职称晋升机制、队伍建设上,也实行特殊政策,保证他们安心工作。有这一制度保障,推广教授就乐意在生产一线唱好戏。2013年科技部、教育部在全国十所大学推广这一模式,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刘延东副总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亲自为首批十所高校揭牌。

  关于科技推广成效,我举一个关于苹果的例子。现在陕西苹果产量和质量都是全国第一。苹果种植面积超过千万亩,占全国的1/3,小苹果变成了大产业。苹果产业从小做大,从弱变强,离不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支撑。比如,在学校苹果试验站带动下,洛川农民收入的80%来自苹果。作为校长,看到科技引领产业发展,我很高兴。

  主持人

  效果也非常明显。这个农业科技成果,不仅落地了,解决了问题,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嘉宾孙其信

  农民收到实惠,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每年都有农民开着卡车,带上农产品,来慰问学校专家。服务社会需求是一所大学的社会责任,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大学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主持人

  老百姓的获得感增强了。

  嘉宾孙其信

  对,非常明显。

  主持人

  那在您看来,一所大学应该如何服务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嘉宾孙其信

  大学有人才培养的职能,也有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核心是要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大学招收和培养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适应产业发展的转型需求。我们特别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给他们创造平台。学校每年拿出上千万资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让他们得到锻炼,增加自信,走出校门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农业不断发展,科技需求也不断变化,如果科技创新慢下来甚至停止进步,就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求。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创新大学服务社会的体制机制。学校最近提出,要打造升级版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所谓升级版;一是要有新目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推广效益;二是要有新机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活力,增强服务能力;三是要有新模式,要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四是要有新队伍,坚持专兼职结合,从现有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产业化领军人才,用活用好校内外两种资源;五是要有新贡献,在引领农业发展同时,更加注重支撑教学科研工作,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更加紧密融合,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对接。

  主持人

  成效应该会更好。

  嘉宾孙其信

  我们希望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主持人

  今年有一个热词是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您刚开始也提到脱贫攻坚跟公立大学密不可分。您觉得,一所公立大学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做些什么呢?

  嘉宾孙其信

  这些年,我本人对脱贫攻坚很关注,自己也包了一个贫困村,多次到贫困村实地了解贫困怎么发生的,怎样有效地摆脱贫困。学校有一大批专家参与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大学来说,有这样几项工作大有作为空间:

  一是特色产业扶贫。中央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一个地区如果产业不发展,仅仅靠资助救助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贫困地区有好的产业做强做大,就有了脱贫的长效机制。近几年,我们在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都实施了特色产业脱贫计划。比如,马铃薯成为陕北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新疆,我们积极推动红枣产业发展,帮助当地做规划,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先后成立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和农民发展学院,每年面向西部各省培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上万人。当农民真正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就掌握了从根子上解决贫困的有效手段。学校地处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民和农技人员在学校接收培训,还可以在农业园区开展现场实习。

  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是精英人才流失,农村大多是老人、儿童、妇女。近几年我们看到,有一些城市创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他们被称为“城归”。我们瞄准这样一批人,在城市里经过多年打拼以后,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愿意回乡创业。我们为他们提供专门培训和指导服务,让他们了解农业发展,掌握农业技术,回乡开展创新创业。各级政府每年都有一些专项培训,培训农民、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发展潜力很大。

  第三,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大学的优势,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可以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大学生义务支教,可以补充农村一线教师缺额。

  二是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招生力。教育部每年有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家庭专项招生计划,我校每年都超额完成专项招生计划任务,这是社会主义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是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实施奖助减免贷一揽子支持,决不让任何一个寒门子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在参加教育部会议时我讲过,从贫困家庭招收学生,让他们顺利毕业并找到稳定的工作,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办法。培养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主持人

  我们知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所大学,学校对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教育科技合作方面应该展开哪些探索和实践呢?

  嘉宾孙其信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后,得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作为地处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学,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履行好国家使命、担当好大学责任。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16年11月5日,我们联合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59所大学与科研机构,正式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全国政协齐续春副主席亲临现场并为联盟揭牌。为什么成立联盟?我们有三点考虑:

  第一,响应总书记重大倡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扩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教育科技人文交流。联盟成立后,我校先后承办了哈萨克斯坦总统基金资助的农牧培训班、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

  第二,推动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服务世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近几年,我们先后接待了很多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代表团,他们对我校大学科技推广模式给予高度赞赏。他们认为,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可以在他们国家推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气候条件、农业产业结构与中国西北地区很相似,我国先进农业科技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很大的推广潜力。2016年7月时任哈萨克斯坦副总理、现任总理亲自率团来校访问。回国后,总理就跟农业部部长说,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要学习中国,要学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跟他们建立联系,开展科技合作,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今年,学校将联合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在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分别建设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园。与吉尔吉斯斯坦田园牧业公司合作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示范园区”,推广苹果、樱桃、葡萄、小麦、玉米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现在一些企业也加入联盟。在科技部支持下,目前学校已与山东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阿拉木图联合建设示范推广基地,在当地开展试验研究,集中示范推广一批我国先进农业技术。

  第三,构建国际化战略新平台。成立联盟,构建以我为主、牵头主导的国际化战略新机制。联盟成员之间进行学生互访和留学生教育。国家留学基金委专门批准我校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20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很多国家很高兴。我坚信,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这批留学生将成为中外友好交流合作的中坚力量。

  丝绸之路沿线农业合作的机遇是非常多的,农业合作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2017年联盟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成立以后第一次联盟理事会,届时哈萨克斯坦一位副总理和农业部长要参加会议。我们期待,联盟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主持人

  非常感谢孙校长,今天我们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如何突出农林特色、服务国家战略话题与网友们作出了分享,再次感谢您做客人民网演播室。由于时间原因,今天访谈到此结束,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