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让雄鹰展翅飞翔

让雄鹰展翅飞翔

——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侧记

发布日期:2019-01-04  作者:杨远远 徐三友 艾孜买提·艾尔肯 来源:党委宣传部 阅读次数:

  “56个民族56支花, 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校一直用一家人的情感夯实民族团结的感情基础,让各民族大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

  “训练营+党建”让思想首先飞

  “来到大学,我最大的转变就是在‘红鹰’训练营的教育培养下,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生长在新疆博乐县的维吾尔族古丽——依帕拉·艾尼瓦尔自豪地说。

  依帕拉口中的“红鹰”训练营,是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培养一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在今后能成为民族地区建设发展栋梁之才的一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创新举措。

  18岁之前,依帕拉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三年前,带着懵懂与想象,只身一人历经4000多公里的车程,来到我校开始了内地大学生活。

  依帕拉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驻村干部,父亲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依帕拉。刚来到学校,勤奋好学,要求进步的依帕拉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学习成绩的原因不符合入党要求。

  学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发展问题,成立了学习能力发展中心,聘请相关教师和高年级优秀学生提供“N+1”学业发展帮扶。同时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教授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为大家详细解读党的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列学习小组成员在讨论学习

  “通过在‘红鹰’训练营的党课培训,让我明白了入党到底是为什么!”2018年11月23号,刚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的柯尔克孜族大四学生古丽米热·艾尔肯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入党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通过训练营学习,才真正明白入党就是要尽全力做各方面的表率,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以党员的高标准,对自己严要求。”古丽米热表示。

  近三年,学校共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700余人,发展吸收少数民族学生党员162人,其中发展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19人。先后有3名维吾尔族学生党员因综合表现突出,被其他高校选聘为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

  “训练营+实践”让视野阔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不到5点,我们就去了天安门广场,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太震撼了,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生怕错过那激动人心的两分零七秒。”说起2018年11月举办的“拥抱中华悠久历史文化,感受改革开放光辉成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哈萨克族女生灭列·马达尼牙提仍然激动不已。

  同为哈萨克族阿依加娜尔看到了学姐灭列的朋友圈,被里面正能量满满,且丰富多彩的活动深深吸引,还在预科阶段的她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期待着自己也能通过训练营的培养锻炼,为内地和新疆地区的沟通作贡献。

  在北京的四天时间里,同学们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北京大学等高校。实地参观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激励自己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要求。

  

参观抗日革命纪念馆

  除了感知改革开放新成就,“红鹰”训练营还组织同学们赴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扶眉战役纪念馆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实地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行的学生基本都是第一次来到红色革命圣地,维吾尔族学生满素尔·阿不拉江告诉记者,与之前在书本学习不同,在革命老区进行实地学习,虽然内容差不多,但感受却是不能比的。真心感受到我们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明白了当代大学生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不仅我要好好学习延安精神,还要把它带回家乡,带动身边人共同学习。”这个来自新疆塔城的巴郎子坚定地说。

  “四位一体”引众鹰一同飞

  我校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多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23名,占学生总数的7.4%,分别来自新疆、西藏、宁夏、广西、贵州等省区的42个少数民族,为了让这些孩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逐步构建了条件保障、教育引领、管理服务和拔尖培优“四位一体”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模式,努力为祖国边疆和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更多的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民族文化节

  刚来到学校的维吾尔族学生阿力米日,本想着在内地城市,不会遇到少数民族,特别是本民族的老师。但令她意外的是,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环境,学校专门选聘维吾尔族辅导员老师共同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熟悉的乡音,亲切的关怀,令离家千里的她倍感温暖。

  除了配备少数民族辅导员、设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机构,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由少数民族辅导员担任团工委书记的少数民族学生团工委。

  “遇到任何问题,我都第一时间去找团工委书记艾孜买提·艾尔肯老师,他像大哥哥一样,帮我解决困惑。”古丽米热开心的说。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校还设立了困难补助金和奖学金。“虽然我的学习成绩没有班上汉族同学好,但是我通过努力,也多次获得了专门奖学金。”藏族女孩普赤对此十分荣耀。

  除了学习和思想上的关心,学校也很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活动,已经连续四年举办民族文化节,“在这个活动中,各民族的同学都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这样也更加利于各民族在学校的交往交流交融。”来自蒙古族的佟佳骏说到。

  孩子在学校到底怎么样,是千里之外家长最为牵挂的,学校从2016年开始便开展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家访活动。“我爸爸妈妈虽然不大会讲汉语,可当学校老师两次来到我家,他们都特别高兴,老师告诉他们我在学校的表现,家人对我更加放心。”藏族女生拉姆充满成就感地说。

  我校用长期以来的“大爱”情怀关心呵护着少数民族学生,让一群群“红鹰”如燎原的星星之火带动更多雄鹰,一起成长为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