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家访:把边疆学子的工作做到“家”
我校2017年暑期边疆“结对认亲”家访活动纪实
“结对认亲”倾真情,登门家访送关怀。8月8-16日,我校开展了暑期边疆结对认亲家访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吕卫东带队赴新疆开展工作,学工部负责人带队赴西藏开展工作。
家访团先后到达新疆阿克苏市库车县、拜城县、新和县,和田市墨玉县、洛浦县,阿勒泰市吉木乃县。西藏拉萨市,尼木县、达孜县,日喀则市仁布县, 林芝市米林县等十余个县市,整个行程超2万公里,走访20余名贫困生家庭,到达的最高海拔为4900米。家访团每到一处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向学生 家长宣传学校的教学、管理、资助等方面的政策,传递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教育理念,切实增强了结对帮扶的实效性,把边疆学子的工作做到了“家”。
一封来自贫困县的求助信
近期,一封“恳请贵校对吉木乃籍学生给予优惠助学政策”的信函传到了学校。附件上是一位名叫阿尔曼.马木提的我校吉木乃籍学生的信息,来函单位为新疆阿勒泰市吉木乃县委县政府。收到来函后,校领导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学工部核实情况并提出相关意见。
经核实,阿尔曼为我校吉木乃籍2015级预科生,哈萨克族,今年7月顺利完成预科阶段学习, 9月正式到校,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
一名贫困学生,缘何县委县政府发函请求学校给予优惠助学政策?原来,吉木乃县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总人口3.9万,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资源 匮乏、十年九旱,受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全县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在新疆86个县(市)中排名倒数,近90%的财政需要上级支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 点县。为了加快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吉木乃县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脱贫的政策,其中,给吉木乃籍贫困学生所在学校致信请求给予优惠助学政 策,减轻家庭教育压力就是举措之一。
吉木乃县是新疆家访组的最后一站。从和田到吉木乃要经乌鲁木齐转机,距离吉木乃县最近的喀纳斯机场距县城180公里。吕卫东一行,早上从和田出发,到达吉木乃县城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
吉木乃县教育局负责同志见到赶了一整天行程的家访组时,感动地紧握吕卫东的手由衷地说:“对于一个边境线上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帮助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了一个贫困少数民族学生,由校领导带队不远万里赶来,这在吉木乃县还是头一次。”
第二天上午,家访组不顾旅途劳顿,驱车前往阿尔曼的家,由于自幼失去双亲,她和哥哥住在叔叔家,生活的逆境让他们显得比普通孩子更成熟一些。阿 尔曼的叔叔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给家访组介绍阿尔曼的家庭情况,讲到动情处,不停地抹眼泪:“孩子命苦,但是能考到你们这样的学校,遇到你们这样的领导 和老师,是孩子的福气。”
吕卫东在讲话中表示,阿尔曼的情况学校已经了解,我们代表学校党委专程走访你们的家庭来给你们加油打气,我们会持续关注孩子的成长,绝不会让任 何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针对阿尔曼这样的特殊情况,学校会按照政策予以学费减免并提供其他资助,确保孩子尽快成长成才,你们不要有后顾之忧。我相信,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将来一定会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可用之才!
家访,我们在行动
排则古丽·艾合麦提是农学院15级的维吾尔族学生,虽然是班里的特困生,但她性格开朗、乐观,有着维族女孩特有的唱歌、跳舞天赋。平时在学校 里,她很少提家里的困难,学习非常认真,大二就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她大一入学的学费,一直未能及时缴纳,直到大二才补齐,这件事情却 成了排则古丽妈妈的心病,一直担心女儿在学校会因为欠学费而受委屈。当吕卫东一行到达她家后,排则古丽的妈妈激动地抓住家访老师的手,反复感谢学校对孩子 的关怀,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千里迢迢到家里来走访、慰问。排则古丽信心满满表示:“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新疆家访组成员在库车县走访时去了园艺学院2015级学生阿依加玛丽·托乎提的家。阿依加玛丽父亲的一番话给家访组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对阿依加玛丽的培养,我们非常满意,希望学校能把我女儿继续培养成硕士、博士,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阿依加玛丽父亲发自肺腑的话,深深震撼着每个家访组成员的心。大家没有想到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农民对孩子的期望是如此得高,家访组成员表示,一定竭尽全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栋梁之才。
西藏家访组到达拉萨的第二天便匆匆开始了走访活动。起初,一切正常,当家访组从达孜县章多乡返回后,高原反应开始显现。高原反应让家访组成员几 乎彻夜未眠。第三天,家访组计划要去日喀则市以及附近的仁布县走访,出发前个别组员有些低烧,呼吸不畅,大家经过简单处理之后按原计划出发了。
日喀则市仁布县距离拉萨不到200公里,动医学院2015级尼玛同学的家就在仁布县,尼玛是单亲,跟妈妈相依为命,他平时在校学习认真,工作积 极,非常乐观上进,还是学校少数民族团工委的主要干部,在藏族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家访组早上不到8点就出发了,限速让路途变得似乎更加遥远,进入仁布县 后沿318国道一路前行,一边是汹涌的江水,一边是峭壁和时不时滚下的落石,一路颠簸,到达尼玛家里,已经是中午12点了。看到尼玛家里的情况后,家访组 每个人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低矮、狭窄的房子,陈旧的摆设,昏暗的灯光,斑驳的墙壁上贴满了尼玛从小到大获得的各种奖状,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奖状也许 是家里唯一的希望,比任何物品都贵重……尼玛的妈妈一句汉语都不懂,每说一句话,尼玛马上给我们翻译过来,她一边给我们添酥油茶,一边不停的感谢学校的领 导、老师能到家里来看望她的孩子。
回来的路上,大家心情都很凝重,虽然我们看到的情形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许多,但我们同时也感到欣慰和责任重大,因为孩子们有希望,而我们就是成就他们梦想和希望的教育工作者。
家访,让教育更有温度
今年是我校首次组织专门针对新疆、西藏的暑期边疆学子家访活动。为期九天的走访,让每一位老师都感慨良多。
“总书记教导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家访——使学校和学生、家长建立起了无法割舍的联系,‘结亲’——像亲人一样来往,相互团结,互相理解,这是我们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学工部负责人动情地说。
吕卫东强调,到边疆的贫困学生家里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之后,就发现我们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边疆的孩子到内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事关学生个人及 其家庭的发展,事关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战略方针的落实,我们一定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和认识做好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工作。下一步,学校 将继续加大家访工作力度,力争用3-4年时间,做到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庭全覆盖。同时,学校将积极调动一切可调配资源,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克服学业和生 活困难,加大对他们就业、升学方面的指导和帮扶,真正做到让学生受益、家长放心、社会满意,这也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
结合新疆家访行程,吕卫东带领学校就业中心拜访了新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并代表学校赴和田地区看望慰问在和田基层就业的我校毕业 生,实地走访了毕业生工作单位,与全体毕业生进行了座谈,勉励大家扎根基层,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治国理政的第一线努力拼搏。
看望慰问赴新疆基层就业毕业生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学工部统一部署,安排我校维吾尔族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利用寒假,走进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家中开展家 访工作。开学后,一篇题为《跨越天山的家访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的宣传稿在学校网站和校报上刊登,引起了一定范围内的关注。此时,正值中央第15巡视组进 驻我校进行巡视。巡视组看到这篇宣传稿后,对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有创新,效果好,找准了工作的 切入点,值得推广”。与此同时,学工部将少数民族学生的家访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计划中,校党委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特批了专项活动经费。
与
支边毕业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