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上官周平:核算陕南资源承载能力 划定各类自然资源保护红线

上官周平:核算陕南资源承载能力 划定各类自然资源保护红线

发布日期:2017-05-26  作者: 来源:各界新闻网 阅读次数:

5.jpg

 5月25日下午,省政协举行“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保护”月度协商座谈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上官周平(民盟盟员)在此次月度协商会上,主要对水源地水土保持问题进行了发言。上官周平认为,水源地水土保持主要存在新形势下水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人为水土流失尤为突出;水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水资源保护监督监测能力亟待加强等问题。

 划定各类自然资源保护红线

 上官周平建议,核算陕南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承载能力,划定各类自然资源保护红线,是实现秦巴山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与绿色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自然、社会、经济和人文的综合分析,构建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体系与动态优化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承载力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变规律,明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影响;分析水土资源变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承载力演变规律及安全阈值,揭示维系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规模、类型、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及人类活动的潜在影响,划定各类自然资源保护红线;分析未来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下陕南秦巴山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提出未来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可持续性管理机制与提升对策。

 构建可持续的植被生态支撑体系

 强化绿色化背景下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评估工作,构建可持续的植被生态支撑体系。

 结合陕南秦巴山区实施的主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程,选择典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剖析不同类型区水土侵蚀过程、水土保持发展历程,综合分析、评估水土保持治理对坡面-小流域-区域蓄水保土效益的成效,总结不同区域水土保持模式、技术、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不同区域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原则下的治理目标、措施布局与关键技术与实施途径。

 为水土流失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治理,为水土流失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陕南秦巴山区生产建设项目中弃土、弃渣工程堆积体稳定性差、水土流失强度大,突发性强、占压土地多、治理困难等问题,研究不同立地条件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特征,修定和验证工程堆积体水土流的测算方法,建立水土流失风险评估与预警方案,研发综合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关键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建立不同类型的生态治理范式,为企业防治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危害提供技术支撑,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信息的自动获取与共享

 构建区域水质保护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信息的自动获取与共享。

 强化陕南秦巴山区以流域为单元,各地水利、环保、农业、建设、国土等多部门参与的水资源保护监测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不同尺度水土生态过程的定位监测,以及水土流失监测的自动化、标准化和网络化,建立数据共享管理的体制、机制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