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霍学喜: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发展补“短板”

霍学喜: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发展补“短板”

——陕西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撸起袖子加油干,追赶超越新陕西》系列访谈

发布日期:2017-03-09  作者: 勇军 惠鑫 来源:陕西省广播电视台、杨凌示范区公众信息网 阅读次数:

  主持人:近年来,我省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还应该看到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仍很突出,今天的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我们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话题展开,我们设在北京的访谈室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同时,我们还电话连线蓝田县委书记王浩,另外一位,就是我们本期节目的媒体观察员耿万崇。

  主持人:三位嘉宾,眼下正是春耕时期,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我省部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营体正在形成,农村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蓝田县华胥镇东邓村的半山坡上,一百多个大棚连成一片。大棚里的圣女果藤蔓已经挂上了青绿色的果子。村民鹿西红正在大棚里娴熟地打理着藤蔓。

  村民鹿西红:在这给圣女果,花也够数了,把上头芽子一打,掐完以后,下面的果子,就往大长,也就长得好了。

  今年54岁的鹿西红,全家5口人,之前以种粮为生。2013年,一家以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落户蓝田县华胥镇,规划占地5200多亩。和鹿西红一样,周边村里300多名村民被按排到园区工作,成了上班族。

  村民鹿西红:园区一建起以后,我基本上就在这打工着呢,一直务的是圣女果,就是咱农民干的这些活,那发工资么,一月发一回,1500到1550。

  同时,园区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周边村子的农户按需、按量,发展蔬菜、经济林、水果、油菜等产业。

  陕西蓬腾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马伟峰:先要选定服务群体的需求,按照服务群体需求的量生产,把品质做好,通过旅游销售出去的农产品,高于市场价30%。

  在农业园的加工区,几台面粉石磨和榨油机正在运行,用传统工艺加工农业副产品。如今,蓬腾现代农业园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农业产业,而是集种植、加工、旅游服务等融合发展的经营体。

  马伟峰:现在采用的是一种农旅结合、农业与教育结合的运营模式,来运营咱整个的园区,不但要叫它是一个农业生产基地,幼儿园、中小学生在咱的这个园区进行科普教育,科学实践、农业认知。

  主持人:王书记,这条报道想必您是非常熟悉的吧。

  王浩:报道介绍的是我们县华胥镇的蓬腾现代农业园区。近年来,我们按照稳粮、强牧、增菜、优果、兴菌药的思路,坚持龙头带动、基地辐射、规模发展,我们建设了一批采摘农业园、观光农业园、休闲体验园,大力发展核桃、大杏、樱桃、白皮松以及肉鸡、奶山羊等优势特色产业,栽植核桃24万亩、白皮松10万亩、大杏及樱桃8万亩,年出栏肉鸡2700万只,存栏奶山羊10万多只,发展农家乐1200余家。201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5元,是2011年的1.9倍。

  主持人:对,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改革过程中遇到拦路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王书记的介绍可以看到,眼下蓝田已经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发展起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壮大,休闲体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民纷纷享受到了改革红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蓝田的这种农业发展思路和方向, 对我全省其他地方有怎样借鉴意义?霍委员,来给我们分析一下。

  霍学喜: 第一,县委县政府的思路非常清楚,在这之前做了非常科学的规划,这个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主导方向,定位非常准确,所谓准确,就是他一契合当地的实际,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所以它具有这个,稳定性和前瞻性,第二个方面,那么依托产业园区,加上公司加基地加农户这种模式,为整个地区的三产的功能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以要素的汇聚和聚集作为前提,推动农村整个地区,不是农业和其他,一产二产之间的,跨区的横向合作和纵向整合这才是我们,中央也好,我们陕西省委省政府也好,推动三产融合的内涵和本质的,第三,辐射。以这个基地为核心,它有一个合理的科学半径,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所以这条经验,非常值得我们总结,我们可以从蓝田的这个做法和经验来看,如果我们陕西省,各个地方政府,能有明确的思路、科学的规划,这个搭建有效的基地和平台,促进资源的汇聚和整合,这种模式是可以拷贝的、是有价值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蓝田县也是今年我省开展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的县区之一。王书记,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蓝田的总体思路和做法是怎样的?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您给我们说一说。

  王浩:作为我们来讲,产业是发展的基础,融合是发展的优选。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全方位实施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消费趋向性工业,强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我们主要做法是:用三产引领,聚集人气,营造全新的情景体验,拓展消费市场。以一产强基础,富裕群众,通过旅游+大地景观、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等等,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用二产支撑扩大就业,创建工业旅游A级景区,像我们的内蒙古的伊利集团,它就是一个2A级的工业旅游景区,包装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发展消费趋向型工业。最终目标是:建设大西安的菜篮子、果篮子和食品供应基地、家具产销基地,打造西安的绿色发展名片。

  主持人:我们知道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王书记,在蓝田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你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浩:我们主要存在的问题而一个呢就是,人多地少,地块也比较少的,耕地比较分散,再一个呢,这个由于我们的土地资源,这个就是从传统农业的角度来,土地这个比较瘠薄,群众的土地上面投入的精力可能也不够,农民的劳动技能,跟现代农业的发展相比,还仍显不足,加上呢,我们这个产业的效益,因为没有规模,这个产量又低,所以效益不高。

  主持人:蓝田县是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那么霍委员,您觉得我省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农业发展及经营环境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霍学喜:其实这个问题,蓝田县正在经历这个过程,经历这个过程的目的是突破这些问题,突破这些壁垒。那么,我们陕西省和全国大致形势和面临的问题,无论从表象上来看,还是本质上来看,都是类似的。那么,从供给和需求这个关系的角度看,我们陕西省,这个供给侧改革方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个方面的表现,就是我们农业供给的产品,和农业提供的服务的品种结构,不能有效的适应城乡居民消费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这是一个突出的表现,那么大的方面就很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大量的进口,有关的农产品和农产品的加工产品来改变这个状况。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表象之一;

  第二个方面呢,就是我们农产品的质量结构,这个还不合理,也就说总体上讲,无论是从品牌的角度,还是这个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的角度,我们跟老百姓、城乡居民的市场的需求,这个结构还不能进行有效的匹配,所以我们各级政府也好,这方面的监管压力还是很大。作为农户来说,它可以企业对接过程当中,由于这个产品的质量标准,质量层次差异很大,给企业,这个涉农的企业搞储存、加工、运销、贸易带来很多的壁垒,而且影响这个农业总体的质量信用,这是第二个突出问题;

  第三个方面,就是由于小规模,碎片化经营带来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现代的、先进的、比较有效的技术,很难在农户这个层次,集成和创新,我们有很多技术其实是很先进的,也很适用的,但是农民的规模很小,我只有几亩地,我采用你那个技术,给我带来那个绝对收入的增加额很小,还不如我打一星期工,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后面带来的是什么问题?成本持续上升、价格持续上升,导致我们陕西也好、我们全国也好,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对成本和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并不占优势或没有优势,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表现,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生产方式其实是比较落后的,那么这种生产方式落后的条件下,第一,应该投入的农户不投入,因为农户不合算;不应该投入的,不应该或者是应该控制和减量投入的,农民大量的投入,因为简单,能降低他的劳动时间,降低他的劳动成本,导致我们农业发展的方式跟我们的农业跟生态环境这个之间的矛盾冲突非常大,也就是生态压力、资源压力大、环境压力大。

  主持人:我们聊了这么多,今天在我们访谈现场的,还有我们的媒体观察员耿万崇,他一直也在关注三农工作,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我们把话筒交给他,听一听的看法。

  媒体观察员耿万崇:近年来,我省各地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正是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也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瓜果蔬采摘活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很多农户在引进新品种,开发新的休闲项目过程中,初步构建了满足消费需求的田园生活体验体系,也为他们自身增收拓宽了门路。

  而通过我在基层了解到的来看,目前,很多大型的现代农业园区,已经在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园区大面积流转土地,进行农业产业集约发展、统一管理,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产品品质,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更多的把重心和增收途径放在了二三产上。

  放眼我国农业,农业生产成本、价格上升,质量及信用偏低,那为什么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传统农业生产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难以降低,单个农户独立经营环境艰难,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农户分散性制约集约化,农业固定资产利用规模不经济,制约农业机械化、专业化,限制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农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涉农企业原料需求的批量性、稳定性矛盾,严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发展。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过程中势必会带来阵痛。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牢牢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这三条底线,相信我们一定能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主持人:其实,无论是发展休闲农业、还是三产融合,就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也是现阶段有效应对农业发展新形式的重大举措。今年省上也提出,要积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那么,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改什么?怎么改?霍委员,您先说说:

  霍学喜:深化这一场改革这过程当中啊!第一,必须是改革,不是简单的调整,改革一定是涉及到,涉农法规的优化,涉农政策的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很大的问题。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十八大精神确定,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市场在要素配置过程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这样的体制和机制,这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涵,尽快地不遗余力地推动包括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农村系列的产权制度改革,给产权的所有者,产权的承包者,产权的使用者,规范搭建一个,规范的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产权市场机制,但是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这个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涉及到国家的农业产业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又牵涉到农民的核心利益;

  第三个改革,是要完善我们的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要对我们过去的一系列以价格为基础的,以价格支持和保护农民收入、同时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为核心的这种价格政策要做大幅度调整。调整什么?既不能损害农民的积极性,又不能危害我们的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还不能扭曲市场机制,还有一个很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看王书记介绍的情况,观察员讨论的情况,蓝田县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当中充满了一系列的创新,包括创业,那么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政府必须致力于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它涉及到一系列的创新,硬创新是技术,硬创新的结果是产品和服务,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我们中央、国务院能不能建立起一种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一个体系,以至于形成在这一轮改革过程当中,形成一个能够对创新创业发展,形成正向激励或者是有效激励的市场制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创新。

  主持人:王书记谈谈您的看法。

  王浩:刚才霍老师讲得很受启发,让我们的农产品直接和旅游消费市场对接,通过全域旅游成为旅游商品,从这个直接面向更高端的市场和更高端的市场需求,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了中间环节呢,也就减少了中间的成本,既让消费者能够获得优质的这个农产品的同时,也能降低成本,也能让我们的农民直接面向市场以后,让从终端市场的收益都能装入他的囊中,在这里面呢,就是没有农民参与的这个改革也罢,还是供给侧改革也罢,那么,我们最终就缺少了依托,缺少了载体。

  霍学喜:王书记,参与式改革这种理念是非常非常先进的,能从农户这种弱势群体,作一个重要的典型代表,探索这个参与式合作共治这种改革,可能非常非常的有战略意义,建议你们重视!

  王浩:对,没问题。霍老师讲的,这个确实是这样,我们要把这个改革推向深入,让他取得成效,这个取得实在的效果,让农民群众也能够支持,我觉得一个呢,就是坚定它的主体性,涉及农村的改革涉及农业的改革农民一定是主体;那第二个呢,就是要调动他的积极,要他积极地参与,即使他不理解,他最起码也不能反对。我们要通过对他讲解政策、培训知识,让他能够积极的参与。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三位嘉宾能够抽出时间,做客我们陕西广播电视台2017全国两会特别节目,谢谢霍委员、谢谢王书记、也谢谢媒体观察员。好,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明天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