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统战之声» 张宝文:谱写多党合作新的篇章

张宝文:谱写多党合作新的篇章

发布日期:2014-09-21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回首过往,无数的志士仁人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然而,许多路径和制度的选择都因为脱离中国社会的土壤而最终归于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公的胸襟和与时俱进的勇气,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并不断提升执政理念、转变执政方式,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回顾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辉历史,对于进一步凝聚全盟力量,实现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不仅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宣告了由中国共产党与民盟等民主党派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道路正式开启。民盟主席张澜在开幕式上发言指出,“这不止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光荣的大事,这是世界人类史上值得永久纪念的一个光荣的日期。”激动的言辞发自肺腑,朴实的话语饱含深意。

    民盟诞生于中华民族危亡的重要关头,从一诞生起,就与共产党结成了“血肉相连,情同手足”的关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民盟同共产党和衷共济,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而不懈斗争。抗战胜利后,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1946年1月,民盟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与共产党团结合作,同国民党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力促达成有利于和平、民主的“政协决议”。之后,国民党违背“政协决议”,进而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制解散。1948年5月,民盟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随后以极大的政治热忱参与了新政协的筹备,参与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的制定,参与了民主联合政府的组建,为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协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逐步确立起来。民盟以《共同纲领》为民盟的政治纲领,引导广大盟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贡献力量。特别是在文化和教育领域,民盟发挥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民盟通过发表各种宣言、号召、决定和指示,推动盟员和民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积极拥护和参与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群众性运动的开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改革开放带来多党合作事业的春天,民主党派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民盟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系列调研和建议、关于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系列调研和建议等,为中共中央拨乱反正、科学决策,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参考。1989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其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地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进入制度化轨道。时任民盟中央主席的费孝通先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主题,提出了民盟要围绕经济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号召,成为民盟新时期履行职能的重要方针。在此基础上,民盟持续专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参与区域规划讨论制定,先后就中西部地区、环渤海地区、中原淮海地区、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发展等开展调研,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肯定,这也将民盟参政议政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多党合作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几个多党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先后颁布,进一步推进了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民盟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民生进步建真言、献良策。作为以教育文化科技界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民盟长期关注和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多次就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优化等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在政协大会上提交提案,不断为教育事业发展鼓与呼,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民盟连续多年开展社会保障专题调研并提出建议,为推进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并轨、全国统筹,推进普惠性社保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民盟深切关注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这一社会热点,强调突出“合理分配财富”和“普惠民生”的发展理念,建议深化国企、户籍、就业等体制改革,构建长久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民盟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就西北旱区农牧业综合开发深入调研,提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意见建议。民盟持续关注统筹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芦山地震灾区生态建设、赤水河流域连片扶贫开发,以及祁连山、青海湖、巢湖、洞庭湖、太湖生态综合治理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采纳。

    服务社会、促进祖国统一也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民盟遵循“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多年来,在贵州毕节、甘肃定西、四川遂宁、河北广宗、广西百色、重庆彭水等地的智力扶贫工作,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和称道。旨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深入开展,自2007年至今,已培训乡镇、农村中小学校长及一线骨干教师15万余人次,援建烛光学校110余所,捐赠图书近50万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民盟发挥高教界别优势,从2005年开始,联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台湾大学共同发起举办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联谊活动”。十年间,已有来自港澳台地区的40多所大学的70多位校长参加活动。活动为促进两岸四地高等教育与文化交流、增进理解与互信,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发挥参政党作用,民盟自十一大以来,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打造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目前,正在全盟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深化政治交接,增进政治共识,引导广大盟员把老一辈必然的历史选择转化为新一代盟员的现实选择,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巩固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民盟坚持实施“人才强盟”战略,强化代表性人士建设,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储备,不断为有效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可靠的组织保障。盟员总数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5万多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17000多人,各级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处级以上从政干部1000多人,广大盟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立足本职,双岗建功,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民盟进一步创新参政议政工作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盟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科学设置专门委员会,积极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利用互联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发挥全盟整体合力,不断推进参政议政工作更富成效。

    回望65年光辉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充分体现和实践了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有利于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越来越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各民主党派参与协商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政协这一渠道和形式,有助于广开言路,求同存异,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其独特的制度优势越来越明显。民盟作为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的一员,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将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不断以新的履职成果延续和丰富民盟的优良传统,向社会、向人民更好地展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民盟将继续发扬“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把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盟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国家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做惠民之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