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参政议政» 开春话 “三农”建言助 “超越”

开春话 “三农”建言助 “超越”

——省政协委员热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发布日期:2017-02-17  作者:满淑涵 来源:各界导报 阅读次数:

  日前,备受瞩目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改革谋篇布局。新形势新要求下,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应如何精准发力?对照往年的一号文件,部分农业界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绿色优质可持续是亮点,全方位深刻变革靠落实。

  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保军:

  长期以来,为了增加农产品产量,普遍存在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严重透支等问题,甚至一些地方资源环境旧的欠债还没有还上,新的欠债又在继续发生。当前,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过去以消耗资源环境,追求面积扩大,产量连增的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轨道上,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农业农村工作在有了纲领性文件之后怎么落到实处?改革要深入推进,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首先是教育落实,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教育普及力度,在全社会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其次是技术帮扶,相关职能部门要筛选出一批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化肥农药零增长,有机肥替代化肥,节本降耗、循环利用等技术模式上取得新突破;第三是督促检查,不仅要细化任务,强化措施,还应靠实责任,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实效。与此同时,还需尽快将“空心村”等概念性问题摸清底数、量化标准,制定出符合地情的政策体系,落实落细落准中央决策部署。

  省政协委员、榆林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常勇:

  在很多农村家庭看来,考大学就是为跳出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及农村总体生源减少,农村学生对学农务农顾虑重重。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中年人陆续离开农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

  今年的一号文件在农业的主体和人才保障方面,给予了相当篇幅的关注,提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但就目前来看,农技推广仍然面临人员少、速度慢等问题,这就需要一批有经验、有水平又善于传道解惑的职业农民或乡土人才作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纽带,以满足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具体来讲,可以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派驻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增强基层农技推广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农技“二传手”选拔、运行、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他们向其它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和实用性,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选择农业发展模式,接续农业发展动力,不仅要以市场需求和地域条件为根本依据,当下还需具备国际视野,搭建包括政策引领、人才交流、金融服务等板块在内的大平台,使农业能够“接二连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改革是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方面释放出更多绿色信号,为涉农部门、农企和更多选择投身农业的有志之士指明了方向。比如,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

  农业农村发展要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变,文件不仅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环节上讲“绿色”,还特别强调了农村增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姜志德: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这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本质上就是用改革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叫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从成本、质量、品牌、运销等环节统筹考虑。

  就陕西而言,就要重新审视农业发展地位,在尊重自然规律,结合本地实际基础上,加快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的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进而将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一方面要梳理已经成熟的农业技术形成集成配套体系,另一方面还需完善调整相关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在节水灌溉、新型肥料、农机使用上有所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因此,农民的钱袋子就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这就需要规划实施一批低碳节能环保的农业示范项目,做好样板,提高效率,真正让农民从中看到实惠、找到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