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人士风采» 三 秦 大 地 上 的 “牛 人”

三 秦 大 地 上 的 “牛 人”

发布日期:2014-07-14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三 秦 大 地 上 的 “牛 人”
 ——记陕西省政协常委、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昝林森教授

    提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昝林森教授,人们总是亲切地称他为“牛博士”、“牛教授”、三秦大地上的“牛人”。“立足秦川八百里,致力农民养殖业。以孺子牛、拓荒牛的精神,科学发展,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使秦川牛成为致富牛。”这是中央电视台对昝林森获“三农人物奉献奖”的颁奖词,也是对他20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牛业发展的生动概括。

科研战线上的“拓荒牛”

    上世纪90年代初,昝林森开始致力于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及产业化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他带领团队以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为主线,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和保障质量安全开展系统研究和技术集成,创建了肉用秦川牛选育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培育肉用秦川牛新品系一个,形成了肉用秦川牛杂交改良及良种快繁技术体系、优质高效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和优质牛肉生产加工及质量追溯技术体系。

    与那些只注重成果研制的专家不同,昝林森所追求的是如何使成果走出校园这个象牙塔。针对产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他摸索总结了一个关于产学研结合开放式办学的新模式,提出了“注入式”、“链接式”和“捆绑式”观点。用昝林森的话说:“产业化要把领导的产业心、专家的事业心和老板的企业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对企业重在‘注入’技术,企业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链接’技术;专家以技术入股,与企业‘捆绑’,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二十多年来,昝林森常年奔波科研、生产一线,一年365天,他竟有200多天在外地!这个“外”,不单是陕西各市县,他的足迹还遍及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北京、河南等20多个省份,现场指导生产,开展技术培训。他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科技示范工程,已指导培育了5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5个省级龙头企业和一批产学研示范基地,达到了“点灯一盏,照亮一片”的技术推广效果,让秦川牛产业化工作从良种繁育到餐桌消费的全过程都有了技术支撑,秦川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含量大幅提升,累计带动农民新增养牛400万头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5.6亿元,社会效益达117.7亿元以上。现在,秦川牛已被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成为供港活牛的首选品种。

    2004年7月,昝林森挂职于国家级贫困县——陕西陇县,主管科技扶贫,帮助当地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工程以及黄牛改良,分文不取!这个“义务”,他一干就是五年半,无怨无悔。

    作为科研战线上的“拓荒牛”,昝林森先后参加和主持30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的科技成果共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各4项。

教学战线上的“孺子牛”

    教书育人方面,昝林森主要承担了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牛生产学》和研究生《动物学研究进展》、《动物遗传繁育进展》、《动物生长发育调控》、《现代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专题》等5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编写了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牛生产学》和《动物科技专业英语》,指导培养博士后及博、硕士研究生100多名。

    教学工作方面,昝林森注重因材施教和实践环节,寓教于乐,产学研紧密结合,在不断推陈出新,积极组织编写统编规划教材的同时,还通过校企联姻培育教学实习基地,努力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既保证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又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主张学科交叉和研究积累,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积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高层次人才。

    昝林森是个典型学研兼蓄型的学者,他提倡学以致用,兼容并蓄。他不仅是一位名师,更是一位“严师”。对学生无论是课程学习、科研实验方面,还是生活细节、为人处世方面,他既要求严格,也关怀备至。在师生眼里,昝老师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统一战线上的“秦川牛”

    昝林森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一员,对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自觉履行参政党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外专家干部的优势和智慧,为统一战线事业科学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多次被评为“陕西省模范盟员”和“民盟全国先进工作者”。

    昝林森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有一种“抵不到南墙不回头”的秦川牛精神。一旦看准了的事情,他就大胆直言且矢志不渝地坚持。2012年担任民盟陕西省副主委、陕西省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以来,多次就杨凌区发展定位、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陕西省生物技术产业培育、全国生物种业科技发展战略等议题向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提出建议,均得到了答复和落实。

    近年来,昝林森还应邀参与了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陕西省秦川肉牛良繁中心建设规划、陕西省奶牛中心建设规划、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规划、国家“十二五”生物种业发展规划等的编制、论证工作,其独到见解和宏观思路,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肯定和业界同行的好评。

    2013年10月,根据民盟中央部署及民盟陕西省委安排,昝林森牵头承担“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陕西地区的调研工作。在民盟陕西省委和学校党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调研组抽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盟内专家,在对全省粮食、畜牧、林果生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生态建设,以及水土资源可持续综合开发利用现状、问题、潜力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和重大工程措施。7万多字的报告初稿形成后,昝林森多次广泛征求意见,执笔三易其稿,最终凝练形成了近3万字的《西北地区(陕西)农业可持续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报告》,受到了民盟中央、民盟陕西省委及陕西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追求与梦想

    参加工作28年来,昝林森心系“三农”、服务“三农”,先后被评为 “陕西省三五人才”、 “全国黄牛选育改良先进工作者”、“中国畜牧行业先进工作者”、 “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并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以及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2006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昝林森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陕西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现代牛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政协常委、民盟陕西省副主委、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这一个个看似光鲜的头衔意味着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熟悉的人通常会以一个“忙”字来形容他,而他,也的确不负这个“忙”字。回到学校,他办公室的灯光每个晚上凌晨一两点钟才熄灭,早上7点多又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我们的下一个目标首先是要把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建设好,力争在此基础上获批组建国家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肉牛全产业链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要在中国黄牛主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指导全国各地黄牛遗传改良和肉牛新品种培育工作;第三,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尽快把秦川肉牛新品种培育出来,造福三秦父老。”昝林森满怀信心地说。看来,三秦大地上的这个“牛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