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跨越天山的家访 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

跨越天山的家访 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

发布日期:2017-03-01  作者:冯邦 来源:学生处 阅读次数:

  1月25日,农历腊月28,一场大雪让新疆阿克苏地区变得银装素裹,寒气袭人,拜城县托克逊乡康其铁米村帕提古丽的家里却暖意融融,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原来今天家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维吾尔族辅导员帕尔哈提老师前来进行家访。

  帕提古丽是我校农学院大二的学生,放假前她得知寒假期间她的辅导员要到她家里家访,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当帕尔哈提老师冒着风雪来到她们家的时候,全家人还是非常感动。

  为了将少数民族学生“结对认亲”和“精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寒假前,学工部统一部署,安排我校2名维吾尔族辅导员和3名新疆内派教师利用寒假,走进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家中向学生家长宣传学校的教学、管理、资助等方面的政策,传递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增强结对帮 扶的实效性。 

  家访团赴新疆15个家庭家访

  学生处王文博处长三十年前曾经带过新疆班,说起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他深有感触。2015年,他到新疆出差,当年带过的20多个维吾尔族学生专程赶来和他见面,多年未见,见面还是那么亲切。当年调皮的维吾尔族小伙,能歌善舞的维族姑娘现在都是新疆各行各业的骨干,很多走上了领导岗位。对于新疆 籍学生,他的第一印象是“大多数孩子基础薄弱,交际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内,但实际上能到外地求学的都是新疆籍学生里比较优秀的,教育好了,将来都是民族地区 的可用之才,我们的教育、管理要严中有爱,去了解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真正了解这些千里求学的新疆孩子”。

  本次家访从2017年1月20日开始,到2月1日结束,历时13天。途经乌鲁木齐、阿克苏、拜城、鄯善、伊宁、新源、察布查尔、巩 留......13天时间里,由五位老师组成的家访团足迹遍及新疆9个地区,行程达2100多公里。本次活动,家访团共深入到15个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进行 了家访。

  用真情温暖人心  这个冬天不太冷……

  听说孩子的辅导员老师要来家访,家长们都很高兴,用迎接最尊贵的客人般的心情,期盼着老师们的到来。哈萨克族学生达尔曼的家,在新疆察布查尔县,他家是我校内派管理教师郭长友老师此次家访活动的第一站。

  “当我走出车站的时候,看到早已等在那里的达尔曼,心里涌出一股暖流。”郭长友老师感动地说,“大冬天的,达尔曼等了我半个多小时,见到他时,他的手和脸都冻得通红了。”

  “尽管郭老师不让我去接他,但我和父母都想早些见到他,所以就早早去汽车站了。”达尔曼说。见到郭老师,达尔曼年迈的父母既高兴又激动。父亲对郭老师说,“真没想到,这么远,您能来家里家访,感谢学校老师对培养孩子付出的努力和用心。” 

  艾孜买提老师是我校刚入职半年的维吾尔族辅导员,入职后,他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少数民族学生团工委的日常管理,没多久,他就和这些学“弟学妹 们”打成一片了,此次家访,他选择了少数民族学生团工委宣传部副部长阿依努尔汗的家——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麻增坎村。虽然从小在乌鲁木齐长大, 但当辗转到达阿依努尔汗家的时候,艾孜买提还是被眼前贫瘠的土地,交通的不便,条件的简陋震惊了,更让艾孜买提感动的是,成长在这样环境里的一个孩子,在 学校并没有告诉她家里有这么困难,而且非常乐观向上。艾孜买提说,“了解了学生们的故事,我深深感到,做好辅导员工作,培养好少数民族学生,责任重大。”

  阿依努尔汗的父亲对老师不辞辛苦前来家访,感激不已。“看到孩子有这么好的老师,有这么关心她的老师,我很放心。”阿依努尔汗父亲说,“希望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努尔模达老师是我校的在读博士,同时也是新疆自治区党委委派到我校的内派管理教师,他家访的第一个学生名叫图尔孙江,是个维吾尔族学生。”说起 图尔孙江,努尔模达仿佛说到自己的家人一样,“他普通话不太好,但很爱说话,很有想法,他利用打工挣的钱,和同学合伙打算到学校创业。”

  家访到了图尔孙江家,了解到他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后,努尔模达才知道,这孩子能到学校来读书,十分不容易。“这是家访前无法了解到的。” 努尔模达说,“家访回来后,我会和图尔孙江好好谈谈,希望能在创业方面帮助到他。”

  “孜白旦是动科学院的学生,这次家访,我也去了她的家,看了她家的情况,见了她的父母,我就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培养好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再娜古丽老师动情的说。

  家访是立体的教育  家访让心贴得更近

  家访团到新疆家访,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建立起了无法割舍的关系,“结亲戚”——像亲人一样来往,相互团结,互相理解。有人说,现 在网络如此发达,联系途径很多,交流起来也很方便、快捷。老师要联系家长,通过电话和网络工具,都很畅通。如今,家访还有什么意义?家访还有没有必要?

  学生处王文博处长指出,不去家访,教育是平面的,去家访了,教育就是立体的,有了这个基础,自然就会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反过 来,家访活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也让父母更放心的把孩子托付给老师,从感情上讲,心贴得更近了。这样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来后,再教育孩子, 出发点都不一样了,对孩子的爱更深了,更浓了,就更不用发愁学生工作没有效果。